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云南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云南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
作者:古树茶文化研究中心更新时间:2022-12-22 20:40阅读:415
“据统计,我国古茶树共计5600多万株,其中约97%都分布在云南。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云南更拥有特别珍稀的古茶生态系统——野生茶树群落。”在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在西南林业大学开设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介绍起展览内容,蓝增全如数家珍,仿佛每一棵古树都是一位相熟已久的老朋友。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展示中国古茶树资源的展馆,展览系统展示了中国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格局,典型古茶树及其生态系统以及云南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传播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成就,蓝增全说:“云南是茶树起源地、多样性中心和种质资源宝库,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茶树王国。”
30多年来,蓝增全团队一直致力于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持续开展古茶树资源调研考察,系统掌握了中国古茶树资源分布格局和面积、株数,建立了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并尝试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为资源收集、资源保护和民众意识的提高提供帮助。
随着“古树茶”概念逐渐为市场所追捧,很多古茶树及其群落却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蓝增全说,为了追求产量,出现了掠夺性的采摘,或只采不养的方式,这种“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方式,最后的结果就是古茶树早衰早亡。此外,随着价格上扬,部分地方出现了移栽古茶树的情况,古茶树移栽成活率低,造成了珍贵的茶树资源消失。
为保护古茶树资源,蓝增全团队受云南省人大和省林草局的委托,协助起草古茶树保护的相关立法草案。2022年11月,云南省通过了《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加强对树龄在100年以上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进行保护,也意味着云南将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让古茶树的保护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在蓝增全看来,茶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也体现着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和”字。“现在我们追溯的根文化,一方面是指追根溯源,另一方面说的是这种文化的核心精神。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和’与‘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一脉相承。”
茶是一个自然物,在与人类建立联系之前,无所谓文化。人与茶相遇、相识、发现其价值,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利用,这是茶文化的开端,也是茶文化的本源。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到茶文明。作为古茶树研究领域的专家,蓝增全在广泛开展生态考察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详细推导论证提出了“澜沧江孕育茶文明”这一全新观点。
“从古茶树的资源分布情况来看,澜沧江流域就是世界的古茶树中心,古茶树沿着澜沧江周围密集分布。”云南是我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茶叶和茶马古道连接起边疆与内地,实现经济和文化的交融。站在《古茶树资源分布地图》前,蓝增全介绍:“澜沧江流域的古代濮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对茶的认识过程中,濮人先认识到茶可以解毒,于是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认识到茶还可以解腻、助消化,进而发现了茶的品饮价值。经广泛传播,茶最终风靡世界。”
“产量占比虽少,处于金字塔尖的古树茶,其生态文化价值及种质资源价值却可以起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蓝增全认为,大量野生茶树群落的存在,不仅为证明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了“活化石”,也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种质创新条件。实现云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必由之路就是走生态文化之路。
把现有的资源保护好,另一方面要提倡可持续利用,对于产茶大省的云南来说也至关重要。“现代茶的技术体系的确应该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而古茶应该是个性化的,我们可以借鉴葡萄酒原产地的保护机制,实现原产地保护以及可追溯的体系,譬如划定区域范围,界定清楚是什么品种的古茶树,茶的产量在多大区间范围内,然后赋予它标志性标签并实施市场监管。”澜沧江流域及其毗邻地区,是古老茶区的集中分布地,古茶树在各自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赋予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价值。同时,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蓝增全表示,要找出古老茶区的生态特质和文化特色,打造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开展高品位的生态文化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的统筹协调,找到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黑茶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rtnpzs.cn/gsyl/qzgl/2024-11-22/792.html